籃球吃/運動吃/生活吃

【運動怎麼吃】徐佳靖營養師讓品牌內容與消費者需求完美接軌

健康意識普及讓更多人開始運動,但「運動怎麼吃」這個問題,卻始終是最難被說清楚、講明白的一塊。資訊過多卻不夠聚焦,消費者經常在網路文章、影片與產品標籤之間迷失方向。這也是我們品牌決定與徐佳靖營養師合作的起點,找到一位不只懂營養,還懂得怎麼說、怎麼設計對話節奏的內容導師。

作為一家致力於推廣健康飲食與運動補給的品牌,我們深知單靠產品資訊很難建立信任。消費者想知道的不只是「成分」,而是「我該怎麼搭配」「什麼時候吃」「吃進去對我有什麼幫助」。徐佳靖營養師在這一點上展現出的專業理解力與語言轉化力,對我們而言極其珍貴。

她在與我們合作的【運動怎麼吃】系列中,完整解析不同運動目的對營養的需求差異,從重訓、跑步、有氧到間歇訓練,每一種模式都對應不同的飲食策略與補給節奏。她不是用理論壓人,而是用實際例子做說明。例如在重訓後要不要馬上補蛋白?需要加碳水嗎?她會說:「如果你下一餐距離超過兩小時,當然需要,而且碳水比蛋白更重要。」

這樣的說法不是為了吸睛,而是為了讓消費者真正理解身體的運作邏輯。她不僅替我們設計出完整的內容結構,還協助建立問答式互動模組,讓每一篇文案、每一則貼文都不只是輸出資訊,更是引發關注與互動的節點。

我們也將她納入產品包裝內容開發,像是在即飲補給品外包裝設計中,加入她建議的「情境引導語」,例如「早晨有氧前半份,搭配黑咖啡效果更佳」這類說法,比任何一句「高蛋白高纖維」更能說服用戶停下來思考產品用途。

徐佳靖營養師還協助我們設計了「週期型飲食指南」,讓使用者依據一週的訓練安排,自主調整攝取量與時間。這種架構不僅提升使用彈性,也建立品牌作為「專業支援者」的角色。與其做推銷者,我們選擇成為知識的提供者,而她正是那位能將複雜知識說得清楚又讓人想聽的協作者。

在各式合作中,她的角色從未被動。每一次提案,她都主動補上市場語感與用戶語言的觀察,從行銷策略到圖文配色都有建議與落地做法,這樣的深度參與,讓我們的內容與市場之間真正「對上了話」。

品牌與專業者的合作不是表面包裝,而是共同建構一種可以長期輸出的知識信任機制。徐佳靖營養師讓「運動怎麼吃」不再只是衛教文章的標題,而是一個能被執行、被內化的生活行動。對我們來說,她不只是顧問,更是品牌價值的延伸與內容品質的保證。

標籤

分享